查看原文
其他

国务院参事夏斌: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市场

2016-03-28 IMI财经观察
The true market

近日,IMI顾问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誉所长、国务院参事夏斌撰文,就中国市场的现状进行点评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夏斌指出,中国经济仍然处于美国危机后持久深刻的结构调整时期,这意味着经济增速下降,意味着一些企业、地方政府平台要破产,实业的压力可能会加大,但即使如此,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还是很高,保证有6.5%或者是6%的速度,在大国内是相当高了。

夏斌还强调,市场调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经济危机,一种是主动管理。然而,因为调整中经济社会出现政府和市场双方都预料不到的事件,投资者往往过度反应,投资调整出现超调,进一步恶化增长预期。所以政府在调整中一定要把握好各种改革和调整政策、稳定增长之间的协调,要学会引导与加强市场的预期管理。而调增的重点就是改出口投资为主的模式转为发展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的模式,尽管提高消费是个慢功夫,但是客观讲,最后中国调整的结果肯定是三驾马车中的居民消费比率要大幅度提高,否则发展方式不可能转过来。

夏斌最后给出了几点建议,包括剥离地方政府不良资产、重视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和收购兼并、进一步扩大财政赤字、对不同地区实行区别对待的经济政策等。

以下是文章全文:

一、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做出通俗的判断,是稳定市场的前提

我认为,在形势的判断上要讲究。所谓讲究,不是要推新的概念,不需要花哨,而是要朴实、准确,要符合哲学上讲的“质的规定性”。既然是对当下形势要做出准确描述,这一描述就不应该包括过去模式的特征,也不应该包括对未来发展模式及其动能的刻画和前景瞭望。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引导和稳定预期。

二、中国经济仍然处于美国危机后持久深刻的结构调整时期

我们也不应该回避“调整”两个字。讲调整,核心是讲什么?就是原来那套发展方式所支撑的制度、政策不行了,需要调整了。这一点,在党中央国务院文件里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时已讲了很多。

我们应该很准确地判断出当前的形势就是调整时期。进一步就要判断,既然是调整,就要向国民讲清楚,坦然承认调整意味着什么?调整,意味着经济增速要下来,意味着一些企业、地方政府平台要破产,实业的压力可能会加大,当然服务业、互联网新业态可能会弥补一点。但是从一般的经济学原理讲调整,就是速度要下来,破产企业数量要增加,失业要增加,经营实业压力会增加,这是一般的市场逻辑。

调整,意味着一些风险会出来。市场上130多万亿的M2(广义货币),GDP就60多万亿,曾经这么多的货币供应,当速度下来时,风险自然会暴露。

我认为,在讲问题的时候,同时应该很坦然地向国民讲清楚,即使如此,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还是很高。当然所谓高,不是两位数的增长,而是即使是6.5%或者是6%的速度增长,在大国经济中也是绝对的高增长。在大国经济体中间,我们跟美国、德国、日本、欧元区比,6.5%、6%是绝对的高增长。我们不能跟津巴布韦、柬埔寨等小国比。那没有意义。

三、调整有两种方式,两种可能性

所谓两种方式,一种是单纯被市场规则强行约束,被强制性调整,那就是经济周期出现明显变化,换一个词就是出现经济危机,缩减全社会的资产负债表,典型的是1929—1933年的美国大危机。一种是适应市场的逻辑,加上适当的政府有限干预的主动调整。我认为人类经济史实际上是一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史,关键是看你怎么认识、怎么处理。当然,我这里讲的是政府有限的干预,有节制的干预,我并不认同政府随意地大规模干预。

然而,因为调整中经济社会出现政府和市场双方都预料不到的事件,投资者往往在抽象理解调整必然性的同时,会因看到周围大量的各种宏观、微观数据下行或者恶化,其信心会下降,投资调整就会过度,出现超调,进一步恶化增长预期。所以政府在调整中一定要把握好各种改革和调整政策、稳定增长之间的协调,要学会引导与加强市场的预期管理。

四、当前中国经济最大的调整内容、方向、重点是什么?

怎么调整?其实早已写到党和政府的文件中,就是改出口投资为主的模式转为发展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的模式。因此,消费占GDP比例的提高一定是中国结构调整最终完成的标志性成果,也一定是确保中国经济今后稳定增长的根本性调整。

最近消费贡献率的提高相当程度上是因为出口与投资贡献率的下降而得到的相对提高,我们近期的舆论每天都在寻找增长的新动能,但对消费增长动能的寻找,对扩大消费所需紧迫采取的制度改革动能的寻找,强调得不够,花的精力不够,措施不有力,舆论也很弱,形不成一股力量。

尽管提高消费是个慢功夫,尽管对中国居民消费率高与低学术界还有不同的争论,但是客观讲,最后中国调整的结果肯定是三驾马车中的居民消费比率要大幅度提高,否则发展方式不可能转过来。所以尽管是慢功夫,但是我们必须给予正名,给予首要地位以示强调。多少年来,政府下发了这么多规划、文件,恰恰缺少如何加快居民消费的综合规划。这方面内容很多,包括:加快解决医疗、养老问题,加快土地改革中提高农民的财产收入,解决城镇化战略中农民工市民化的收入分配问题,老百姓奢侈品、品牌消费品在国内的消费问题等。

五、尽快建立内部决策评估制度

当前中国经济的运行情况比成熟的市场化国家复杂得多,因为是不定型的渐变、转轨。我们还需比他们多考虑政治与经济改革的平衡问题。事情很复杂。现在经济系统的执行力很差,多凭“文件主义”。靠文件、靠口号、靠书本知识,根本指导不了中国复杂的改革开放实践。

当前的资金量是松的,但是松不到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是因为地方大量的债务压力和有些地方平台的庞氏骗局以及一些大国企的产能过剩吸走了大量资金。现在的问题是“八个瓶子七个盖儿”,盖来盖去缺少一个盖儿。怎么办,要打破一个瓶子。僵尸企业、资不抵债的企业该破的要破。新增长的动力靠的是企业家精神,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有资源的没有动力,如地方平台和国企,有动力的没有资源,如中小企业和民企。所以,我们一定要看到,当前中国经济的命脉、关键是什么?就是要加快国企改革。

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转型调整”和“市场出清”在经济学上几乎是同义词。

六、怎么办?

改革的内容涉及很多,我在此就仅讲5点意见。

1. 对地方平台的不良资产要赶紧剥离,让地方政府轻装上阵,不要再拖累它们新的投资。

2. 用时间换空间的压力越来越大,时间越来越紧迫,我们要特别重视大量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收购兼并,这是大头,从总量上讲这远远比抓创新、抓新业态重要,这是经济增长的大头。

3. 基于中国潜在增长和国力的情况,这几年还可以进一步扩大财政赤字,第一步可以扩大到3%。加大有效、精准化的投资力度,除目前的城市地下网管投资之外,应大力增加有利于居民消费的公共服务的投资,学校、医院、养老、健康保健、旅游等。

4. 认真反思今年股灾和汇市波动中的教训,以全球视角充分认识全球经济形势的复杂性。

5. 当前中国产能问题严重,但中国这么大,又是一个内部差异很大的大国,我们应该对不同地区实行区别对待的经济政策。

编辑|戴奥然 杨肯
来源|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点击查看近期热点文章👉 国务院参事夏斌:为什么说中国是经济强国也是金融弱国
👉 斯蒂格利茨:应当关注需求侧改革
👉 赵锡军:中国经济将深度“拥抱”世界 
👉 张成思:媒体情绪与通胀预期传染的政治学 
👉 2015年《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在人民大学举行,卢森堡驻华大使等13国驻华代表出席会议(附演讲PPT)
每日专题IMI小编每日按专题类别为您推送精彩文章,敬请关注:
周一“宏观经济与政策”、周二“商业银行与财富管理”、周三“金融稳定与金融监管”、周四“国际金融与人民币国际化”、周五“互联网金融与资产证券化”、周末“好文荐读与读史”。查看更多学术成果可登录“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推荐好文章可联系:邮箱:imi@ruc.edu.cn;电话:010-6251675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